一、专业概况
(一)专业简介
是什么: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依据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智能电网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而开设的电气类本科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培养具备电气工程和信息工程理论基础,掌握电力与信息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熟悉电力工业、新能源发电和智能电网发展动态,能够从事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领域相关的生产制造、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系统分析、技术开发、教育科研、经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特色鲜明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什么:学生将系统学习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导论、电磁场与电磁波、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信号与系统、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继电保护原理、高电压技术、工业电气与控制技术等课程,全面覆盖智能电网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干什么:毕业生可在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及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产品设计、研发、制造、技术支持、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等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同时,毕业生也可选择继续攻读智能电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学位。
(二)专业优势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电气工程、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等领域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利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实现电力系统的高效、清洁、安全、可靠和互动的运行。本专业培养模式将电力系统核心课程与信息工程等前沿实践有机融合,深度赋能区域经济发展,打造智能电网产业集群,培育适配区域能源结构升级的"强电筑基、弱电赋能"复合人才,实现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创新,在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服务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层面彰显独特价值。
(三)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服务电力行业和智能电网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度融合“车网智能互动”技术前沿,依托学校在汽车电子与新能源领域的学科积淀,打造“车-能-网”联动的特色培养方向。专业强调在智能电网体系结构、电力系统通信技术、先进传感技术等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设车网协同能量管理、电动汽车与电网双向互动技术、分布式能源接入等方向,培养学生掌握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车网协同调度、能源互联网优化等关键技术,强化其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交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助力“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与智慧交通的融合发展。
(四)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主要从事电力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等院校及国民经济其它行业的生产、科研及相关部门从事电力产品设计、研发、设计、制造、技术支持、电力信息系统运维等工作,或在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以及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攻读智能电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二、教学条件
(一)校内实践平台

(二)校外实习基地
三、师资队伍(部分)
侯贸军,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等SCI期刊审稿人,主要从事大规模柔性负荷并网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博士论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厅级科研项目7项,主持企业委托技术开发课题5项,到账合同经费达200余万,发表学术论文18篇,其中SCI检索3篇,授权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行业协会科技进步奖1项。
梅建伟,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自动化协会副理事长,湖北省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教育工作委员会理事,湖北省自动化学会科创竞赛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和参与了省部级课题6项,到账合同经费达到1100余万,目前在研合同经费达500余万。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32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5项,实现专利转让28项,主编专业教材2部。2014年获得十堰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荣誉称号, 获十堰市科技进步奖2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成果奖2项,2018年获得十堰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荣誉称号,2019年入选十堰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扶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2年十堰市“创新战略团队”团队负责人。

庹明暕,讲师,休斯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电力系统控制、电力系统优化、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大数据分析。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主持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2项,近些年完成了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工作,发表多篇SCI/EI收录科研论文。其中是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 IEEE Trans. Power Systems、IEEE Trans. Industry Applications等电气工程学领域著名期刊发表了多篇科研论文。担任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等SCI期刊审稿人。
马春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能源微电网故障选线及排障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湖北省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青年人才项目等省、市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及以上论文10余篇,获得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十堰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申请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省级立项1项。
方胜利,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光伏新能源及工业自动化控制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论文8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及国家一级学会研究课题各1项,主持并完成企业委托研究课题10余项,横向科研经费440余万元,以第一发明人身份获批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获批软件著作权12项,完成湖北省科技成果登记6项。承担《电机学》等4门电气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刘杰,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力电子及智能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与工作,主持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教研项目1项,获得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首届实践教学大赛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近五年指导学生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2项、全国三等奖2项。主持湖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1项,主持十堰市科技局引导性项目1项,获得十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优秀奖2项,发表论文10篇,申请软件著作权8项。近五年主持横向项目7项,总到账经费96.8万,参与横向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