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深化AI融合教学探索,赋能教师数字素养跃升—第十一期AI赋能教学工作坊圆满举办

发布日期:2025-06-30    浏览次数:

(文/图 薛秉芬 贺茂)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和AI技术应用能力,学校拟通过实战化工作坊帮助专任教师掌握AI技术在教学与科研中的高效应用,6月23日下午,由教师发展中心联合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教务处、信息技术中心精心打造的第十一期AI赋能教学工作坊在强国大楼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会议室成功举行。本次工作坊聚焦AI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深度应用与实践,机器人与自动化学院全体教师及校内一些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活动。


实战赋能:基于知识图谱的混合式教学实践

首先是来自信息技术中心的周骁老师带来了极具实操性的《基于知识图谱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专题分享。他首先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术高效构建学科知识图谱,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视化、关联化的智能知识网络,为精准教学导航。随后,他重点演示了依托知识图谱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路径:如何基于图谱智能推荐学习资源、设计分层任务、实现学情实时监测与预警。在“讲解智慧课程”环节,周骁老师谈到,什么是智慧课堂,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引导教师们高重视“泛雅杯”全国高校智慧课程设计大赛、以及超星杯第七届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最后教师们利用超星平台工具,演练了智能生成课设、创建作业库等核心技能,让抽象的技术理念迅速转化为教师们可上手操作的实用教学生产力。

名师领航:系统思维引领AI教学变革

随后,教师发展中心郭一鸣教授带来《AI赋能教学的系统思考与实践》主题分享。郭教授高屋建瓴,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宏观趋势切入,AI时代,何为师,何以为师,深刻剖析了AI技术如何赋能教学、优化学习体验、实现个性化教育的核心逻辑。他强调,AI赋能教学绝非简单工具叠加,而是需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数据驱动决策、人机协同增效的系统性教学新生态。郭教授结合国内蒙古师范大学案例,为教师们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向,激发了对未来教学形态的深度思考。

成效显著:持续助力教师数字素养进阶

在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工作坊的闭幕环节,周学良院长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总结。他首先代表学院向主讲嘉宾周骁老师和郭一鸣教授致以诚挚谢意,高度评价了两位专家在AI教育应用领域的专业分享对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价值。

周院长指出,在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本次工作坊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他强调,面对AI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全体教师既要把握技术赋能教育的新机遇,也要积极应对教学模式创新的新挑战。

作为学校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AI赋能教学工作坊"经过十一期的持续建设,已成为探索智能教育前沿、促进教学经验交流的品牌项目。未来,希望全院老师发挥学科特色优势,紧贴时代前沿,学好AI、用上AI、用好AI,提升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动能,为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审稿 周学良)